石药集团:创新发展不改“红色”底色


发布日期:2021-06-23 阅读次数:11600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


□ 闫若瑜

在生产车间内,完成压制、干燥、检丸、包装等工序的软胶囊通过360度拍照扫码系统后,进入装盒机装箱,又通过地下通道传输至物流中心。在物流中心,5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将一箱箱药品码好,码好的货箱随即进入仓库,等待配送往全国各地。这是初夏时节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药集团)繁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

如今的石药集团生产高度自动化,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超过403亿元。谁能想到,这样庞大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其前身是83年前晋察冀边区一个小小的卫生材料厂。

1938年5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奉命筹建冀中军区卫生材料厂,生产脱脂棉、纱布、急救包供应前线。此后,由于战事日益紧张,卫生材料厂辗转多地,数次易名,但始终在为支援前线研制医药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企业由军用转为民用,并经历数次调整,进行集团化改革,但始终不改“红色”底色。石药集团副总裁张赫明回忆:“1997年集团刚成立时上下班还会吹军号,为的就是传承企业的红色基因,将‘能担当、敢挑战’的红色精神延续下去,全力满足公众用药需求。”

7-氨基头孢烷酸(7-ACA)是头孢类抗生素生产的关键中间体。但长期以来,我国7-ACA只能依靠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还使我国头孢类抗生素生产受制于人。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石药集团等本土制药企业建成7-ACA生产线并投产,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1997年,石药集团开始大规模生产7-ACA,年产量达1500吨。“国产7-ACA大量上市,不仅结束了我国7-ACA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还实现了大量出口。”讲起这段经历,石药集团党群部部长马义芝脸上满是自豪。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及公众健康意识逐步提高,“花更少的钱用更好的药”成为用药新需求。这就要求国内制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在高端仿制药上下功夫。2014年10月,石药集团的伊马替尼片获批上市,为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用药提供了新选择。张赫明回忆,当时,进口伊马替尼片每盒售价超过2万元,而石药集团相关产品的售价每盒仅有四五百元,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负担。高端国产仿制药供给的丰富,客观上倒逼跨国药企主动降价,有助于解决患者用药贵、用药难的问题。张赫明表示:“如果没有国产仿制药,进口产品即便过了专利期,价格恐怕也难以下降到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围。”

与此同时,石药集团把更好地满足临床尚未满足的需求放在首位,秉承“能担当、敢挑战”的精神,阔步走在创新研发的道路上。

1999年,石药集团大胆投入,拿出企业年利润的一半,用5000万元从中国医学科学院买下国家1类新药丁苯酞软胶囊专利。近百人的研发团队经过持续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了丁苯酞从天然提取到人工合成的跨越,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该品种于2005年正式上市,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丁苯酞部分专利已授权给多家国际知名制药公司,开创了我国医药知识产权向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授权的先例。

石药集团没有满足于此,而是锐意转型,深度调整产品结构,抗肿瘤产品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等陆续上市。2019年,石药集团的高血压治疗药物马来酸左氨氯地平片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新药上市审评。

如今,石药集团已完成从原料药到创新药的产品升级,创新药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并有300余个在研项目。为保证新药研发顺利进行,石药集团将制剂销售收入的14.2%以上投入产品研发和体系建设,2020年研发投入更是高达28.9亿元。

不论是83年前的卫生材料厂,还是如今千亿元市值的上市公司,红色精神的接续传承并不限于产品研发。2021年初,石家庄再次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应,石药集团数千名员工抱着被子来到工厂,加班加点生产药品,一待干就是58天——对他们来说,保障公众用药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每个员工的使命担当。

相关新闻

葵花药业-六五启航 | 临江葵花 练内功 促发展

为明晰集团“六五规划”战略方向,有效落地2024年临江葵花经营目标及管理策略,3月1日公司召开了2024年临江葵花经营管理策略共识会,并开启了临江葵花第一期《高管讲堂》培训项目。

234个小时之前

开启“开学季守护模式”,小葵花走进湖北宜昌

小葵花与湖北宜昌市宜草堂大药房携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公益活动——“开学季宝藏妈妈请支招”,为家长们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为开学季护航助力。

234个小时之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2020-2030 健康产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049号-1


北京网警网络110| 网络社会征信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信息举报中心|北京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0